2014年12月31日晚,上海外滩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件。据当时的新媒
体数据平合显示,事发后不到三天内,就有3380个微信账号推送了该事件发
生情景的相关文章。其中,在这个时间段内内,有18篇文章的阅读量超过10万
以上。撤去踩踏事件不说,单就这其间微信上推送文章所形成的巨大阅读量来
说,对新媒体人就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一这一巨大阅读量的形成,与新媒体
的分享功能密不可分。所以,对新媒体来说,通过利用分享功能,就能够迅速
引发围观,积聚人气,从而为树立自己的品牌和推广自己的产品与服务迅速吸
引粉丝,进而实现自身的商业发展。
用户的视野很有限,但通过分享,就能更多地了解外面的世界。优质的内
容能够提高用户的粘连度,但如果采用分享的方式,那么该内容就会迅速广为
人知。一篇文章通过分享,就能获得高度的关注。这也就意味着,一篇文章影
响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被分享。那么,怎样做才能让用户分享
呢?一般必须首先思考这些问题:自身是否具有监测热门内容的能力力;是否能
做到不断优化内容;怎样调整内容分发与商业模式。
当前,国内新媒体业内主要还是通过编辑内容来吸引用户。这种方式虽说
能保证内容质量,但距分享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那么,要怎样做才能做到分
享呢?大体上来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愿意与他人分享某个过程或某种乐趣,首先一定
是出于对这个人的信任。同理,要想让自己的内容被他人分享,首先必须得保
证自己的内容是可被人信任的。这种信任的建立可以有不同的方式。比如说
分享内容者是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你的内容在分享者的内心引起了共鸣。所
以,信任是分享的根本。只不过,现实中每个人的人际关系都是非常有限的的
通过亲朋好友的关系来分享,不如依靠内容获得信任更有成效。只有心理理上被
人接受了,才能让共享发挥出实际的作用。
人都有仰慕英雄和关注公众人物的心理。因而,知名度也就与内容被分
享的次数挂钩,并且它们之间成正比关系。所以,要想让自己的内容被分享
的频率不断提高,首先就得不断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这是提高分享几率的最
快捷方法。
通过制作具有幽默感和趣味性的内容,让人在阅读内容时产生轻松、愉悦
的心情,那么在高兴之余,他们就会将这些内容发给别人来分享。这利用的是
本身的一个心理特点,即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会产生“利他”的意识,从而
将自己的快乐提供给别人分享。
俗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反过来看就是,道相同,则愿与人谋,即志
同则道合。事实表明,具有共同志向的人,能够相互砥砺,共同提高责任感和
使命感。因而,从促销上来说,如果引导用户支持你的观点或拥护你的志向,
那么他们就会有帮你传播的冲动和行动。这样的用户,往往都是通过“攻心
拿下的。因而,他们传播内容的意志和行动在任何时侯都表现得特别坚决。在
他们的执意带动下,内容被广泛分享也就成为可能。在现实中,宗教的传播就
颇具这种特点。
从人的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能力千差万别。同样的内内容,对于不同身份、
不同层次的人来说,感受完全不同。因而,不要抱着同一的观点让所以人都能
读懂内容,尤其是那些与日常生活相隔较远的专业知识。这时候,如果把内容
尽量做到贴近生活,对提高分享率无疑会有极大的帮助。
从社交角度来看,分享者的一个直接目的自然是现固老朋友,结交新朋
友。如果制作的内容有助于帮助这些人之间进行沟通联系,那么,这样的内容
一定会被他们广泛分享出去。
想要让这些人分享并传播自己的内容,一个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内容具有
极强的时效性。时效性强,作为阅读者就会产生迅速将他们分享给朋友们的想
法。这样做的一个心理动机就是可以标榜自己的“领先性”。当众多人有这种
想法时,内容被广泛分享就不在话下了。
另外,如果用帮助用户分析、思考的方式来制作内容,就能够迅速吸引用
户的关注。这样的内容短到一句话,小到一张日的图片,或者就讲一个能启
迪用户思考的故事,往往能够在打动用户的同时,让他产生发出去与他人分享
的行动。
虽然谁都想让自己的内容被更多的分享,从而吸引更多的关注,但问题是
自身所拥有的粉丝数太少,不可能引引起高度的关注!其实,细分析一下这些都
不构成理由。要想受关注,被分享,关键在于内容。如果对于每篇文章、每
个活动、每一个页面乃至每一个细节都进行了全面的考虑,且所花的心思比别
人多、创意上有过人之处,这样就一定能够弓引来关注和被分享。
当然,针对分享者,还是有必要进行一些技术性的划分的。这样,才能知
道自己的内容最值得什么样的人去分享。
在分享者当中,有一种利他主义类型的分享者。这种人非常热心,乐于
助人,总希望通过分享去帮助其他人。产生利他行为的原因大致上包括心态比
较积极、寻求心理补偿或者遇上了情趣相投的人等。这类人,他的利他行为与
自身的责任感的高低成正比。有一种是专业权威类型的分享者。他们虽不一定
就是真正的专家或权威,但他们具有某一领域的专业技能。他们通过分享在业
内树立专业形象。还有一种是赶时髦类型的分享者。这类人通常不在意分享内
容的专业性,而在于时鲜性。所以,最新的、最流行的、最好玩的内容,就成
为他们热衷分享的内容。还有一种是寻求认同者类型的分享者。这类人分享内
容,最直接的动机就是期望得到別人的回应与认同,并以此来强化自己对内容
的看法和认知。
另外,还有社交者类型的分享者。这类人以社交分享为目的。对这种人来
说,分享的内容就如同传销的物品一样,没什么实际意义,分享只是手段和媒
介。即通过它来与一些朋友保持联系或结识一些新朋友。另一种属于挑选者类
型的分享者。这类人追求完美,他们会花很多的精力去挑选分享内容,同时把
这些内容分享给与自己心性相似的人。他们认为,这样的分享才有意义。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分享者的类型还是促使人去分享的方法,其中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的内容或话题能够值得人们关注。因而,在推出内容之
前,在思考如何利用新媒体的分享功能的同时,更要思考如何提升自己内容的
品质。只要内容品质上去了,内容被广泛传播和分享往往就是很自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