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把微博看成商业运营模式的一个环节或者把微博作为商业运作模
式核心的商家来说,潜在顾客以及忠实顾客的数量多少直接体现在粉丝数量与
关注人数、帖子转发的数量上。但是,单纯的粉丝数量以及转发数量并没有直
接的意义。
作为关注微博动态的粉丝,可以分成几类人。
(1)现有顾顾客。这种粉丝曾经参加过企业举办的活动或者购买过企业的
产品,进而开始关注企业新的动态,期望能够找到满足自己需要的商品信息。
这类粉丝的特点就是会不定期地关注相关信息。他们不仅仅关注微博这个信
息渠道,对其余媒体传递的企业或者产品相关信息也十分关注。这类人被称为
“主动型粉丝”。
(2)另一类就是单纯的微博粉丝。这类人对于企业以及个人用来进行营
销的微博账号的关注,并不是因因为期待新的产品品,仅是因为单纯的对于微博上
知名账号的一种崇拜行为。这种粉丝虽然经常上微博,但对于企业营销微博发
出的商业信息一般不作出回应。这类人是“被动型粉丝”。
(3)“隐身”粉丝。这种粉丝大多对微博这个平台使用贫乏,甚至几乎
不使用微博,只是在某些原因的促使下,才对企业的营销微博进行关注。这也
就是说,这类粉丝一般不会上微博,所以企业在微博上发布的商业信息他们也
无法接收,但是他们往往会通过其他渠道关注企业的产品发布以及打折促销活
动。因此,这类人被称为“隐身粉丝”。
(4)“優尸粉丝”,即虚假粉丝。这类粉丝一般都是由机器或者程序注
册,然后出于商业目的,或者由企业本身或者由企业竟争者“制造”的粉丝。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真正有用的是第一类“主动型”粉丝,第二类“被动
型”粉丝,第三类潜在粉丝。前两类粉丝直接与微博营销关联,如果微博营销
举办的活动以及发布的信息的策略得当,这些粉丝就有极大的可能把单纯的微
博发布信息转变成现实的商品交易行为,这样企业就实现了增加自己销售额的
目的。而第三类潜在的粉丝,因为不关注微博,所以对微博发布的动态根本不
了解,这就使得微博营销本身失去了传递的可能,但是作为企企业营销的其余手
段,可以分析这些潜在粉丝当初“关注”的原因。例如,是因为某次在微博上
举办的“关注减价”活动,还是微博举办的抽奖活动促使他们关注了微博,从
而制定专门的应对营销。
最好的应对方式是通过这些活动的定期以及不定期举办,培养这些“厌
恶”微博这个平合的消费者使用“微博”并养成关注企业微博营销账号的习
惯。即便不能通过相关活动以及相应信息发布改变消费者的日常行为习惯,也
可以知道自己企业潜在的顾客的固定模式习惯,因为这些对于微博营销来说完
全无法把握的“潜在粉丝”,正是其他营销模式的潜在顾客,在以后制定相关
的营销策刘时,这些人有关的资料能够起到“指点迷津”的作用。
但是,除了这三类对于企业的商业活动有直接作用的粉丝以外,第四类的
“僵尸粉丝”则有完全相反的作用
僵尸粉丝”在微博出现之前就已经在其他平台上存在已久,并且无法完
全禁止。在微博上,“僵尸粉丝”一开始只是因为个人虚荣心或者其他私人因
素才有的一种商业投机产物。
微博以及博客等社交软件,在设计上就把个人人脉关系以及朋友多寡用数
据的形式表现出来。在微博以及博客上,这种关系就就体现在粉丝、关注、阅
读、回回复、转发数据上。这些数据越大,证明这个微博账号的人脉以及名气
越广。
在微博以及博客的商业运作没有出现之前,这些数据对于微博的拥有者来
说是一种虚荣心以及荣誉感的象征,自己在微博上发布的一句话,有一大群人
注意且关心,对于现实中平淡的社交生活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个人的
日常交往人数一般在200人以内,而经常性的交往不会多于100人,每天都必
须打交道的人数则只有几十个。这种建立在微博平台的虚拟人脉交往,让参与
的人看到了一个全新的社交天地。
一部分人就在这个数据化的平台中看到了商机,从而在淘宝商城中,售卖
关注粉丝人数,有的甚至还提供专门的回复、评论、转发业务。一般10钱就
能买到1000个粉丝。
这些活动在当时就如同网络游戏的代练和带人升级一样,都是满足个人互
联网社交娱乐的一种自发行为。而因为这些购买“僵尸粉丝”的顾客只是单纯
地为获取虚荣心及荣誉感的满足,并不存在别的欺诈行为,所以这些问题的弊
端还没有显现。
但是,随着微博商业化的逐渐成型,越来越多的商家以及个人开始利用微
博这个工具进行商业活动。这就使得“僵尸粉丝”的弊端日益显现。
按照传统认识以及微博粉丝数据设立之初的理解,“主动粉丝”“被动粉
丝”“隐身粉丝”“僵尸粉丝”的数量应该对于每一个人的占比都是一样的,
即便存在区别也不应太大。但是,正是基于这类潜在认知,在粉丝数量成为单
评价数据以后,粉丝数量成为唯一能够进行综合评定的标准。
对于明星及进行“偶像运作”的经纪公司来说,粉丝的数量直接与一个明
星的名气挂钩。而且,微博经济的本身就是“名气”的经济,就是“粉丝数”
的经济。这也就使得很多明星都存在大量购买僵尸粉丝及找人代刷的行为。几
天时间就使自己的粉丝人数达到数百万,半年时间就达到数千万,这不得不说
有很大的人为推动因素。
但是,对于企业以及需要在微博上进行营销的个人来说,这些“僵尸粉
丝”并没有实际的作用,不仅会给企业以及微博拥有者造成一种“繁荣”的假
象,让其失去对微博粉丝的真实情况了解,有时还会造成因为“僵尸粉丝
与真实的“主动粉丝”“被动粉丝”无法区别,从而给微博举办的活动带来
麻烦。
例如,如果你知道自己的实际粉丝人数只有几千人,你就可以制定一个
平均每个人都能收益几元的活动,这样的活动花费有几万元就能完成,而且通
过特殊的商业运作,很容易就能快速收回成本。但是,如果在这数千人之外,
还夹杂几十万人的“僵尸粉丝”,就不能采取这种人人都能获得收益的活动,
只能对粉丝上线及参与时间等进行限制,然后才能发放粉丝福利。这在很大程
度上会打消粉丝的积极性。而且,“僵尸粉丝”根本不可能转化为“主动粉
丝”,更不可能成为忠实用户,对于微博营销来说,无论是从商业信息的传
递、转发还是商业潜力来说,用处都不大。
所以,对从事微博营销的企业以及个人来说,粉丝数量尤其是包含有大量
僵尸粉丝”的粉丝数量完全没有用处。